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44 lines (388 loc) · 27.7 KB

CONTRIBUTING.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44 lines (388 loc) · 27.7 KB

如何贡献代码

步骤1: 开发环境准备与CI检查

依赖项

在开发本项目之前,请确保已经安装了以下依赖项:

最新版本的paddle库和torch库

# cpu 版本的paddle
python -m pip install paddlepaddle==0.0.0 -f https://www.paddlepaddle.org.cn/whl/linux/cpu-mkl/develop.html
# cpu 版本的torch
pip3 install torch torchvision torchaudio --index-url https://download.pytorch.org/whl/cpu

其它依赖库

pip install -r tests/requirements.txt

代码审查

代码审查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基于现有开源代码格式规范的审查,通过pre-commit来审查,另一个是基于自定义要求的审查,在tools下。

Pre-commit审查

本项目使用了 pre-commit 工具来进行代码规范和格式化,主要包括black,flake8,pylint,在CI阶段代码审查执行,具体规范配置请见根目录.pre-commit-config.yaml文件。在提交代码之前,pre-commit 钩子将自动运行相关的检查和修复。本地运行方式如下

# 要安装 pre-commit 钩子,请执行以下命令:
pip install pre-commit
pre-commit install
# 调整代码格式和规范错误
pre-commit run --file [file_name]

自定义审查 (如果无需本地调试,请跳过)

本项目使用了基于自定义要求的审查,相关代码文件在tools和scripts下,可自行本地调试。

相关CI的测试代码和本地scriptes的脚本文件对应如下

CI名称 repo对应脚本文件
PR-CI-ModelTest scripts/modeltest_check.sh
PR-CI-CodeCosistency scripts/consistency_check.sh
PR-CI-CodeStyle scripts/code_style_check.sh
PR-CI-UnitTest scripts/unittest_check.sh
PR-CI-Coverage scripts/code_coverage_check.sh
PR-CI-Pipeline scripts/install_check.sh
PR-CI-PRTemplate scripts/PRtemplate_check.sh

运行对应CI文件需修改scriptes中*.sh的环境变量DEVELOP_IF="ON".

```bash
本地单个CI测试方法
bash scripts/modeltest_check.sh
bash scripts/consistency_check.sh
bash scripts/code_style_check.sh
bash scripts/unittest_check.sh
bash scripts/code_coverage_check.sh
bash scripts/install_check.sh
bash scripts/PRtemplate_check.sh

本地全部CI测试方法
bash scripts/run_ci.sh

合入规范

合入必须要求通过全部CI检测,原则上禁止强行Merge,如果有代码风格阻塞,可以讨论是否禁止某一条pre-commit规范,必须要求一个Reviewer的approve,禁止出现敏感代码。

提交PR时,请尽可能按照以下规范

### PR Docs
<!-- Describe the docs PR corresponding the APIs -->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docs/pull/_prID
### PR APIs
<!-- APIs what you’ve done -->
torch.transpose
torch.Tensor._index_copy
torch.permute
...

步骤2:编写API映射关系

首先你需要熟悉我们的 Pytorch-Paddle API映射关系表 ,映射关系相当于人工转换的思路,其是开发自动转换功能的前提,基于这些映射关系,我们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开发。

根据映射关系的复杂程度,我们将API分为7大类:

  • 第1类为 API可直接映射 ,此类情形最为容易。其又分为五种子情况:无参数参数完全一致仅参数名不一致仅 paddle 参数更多仅参数默认值不一致

  • 第2类为 torch 参数更多。如果 torch 和 paddle 都支持更多参数,统一写成torch 参数更多

  • 第3类为 参数用法不一致。比如 所支持的参数类型不一致(是否可以是元组)、参数含义不一致、返回参数类型不同。

  • 第4类为 组合替代实现 ,表示该 API 可以通过多个 API 组合实现。

  • 第5类为 用法不同:涉及上下文修改 ,表示涉及到上下文分析,需要修改其他位置的代码。

  • 第6类为 对应 API 不在主框架 。例如 torch.hamming_window 对应 API 在 paddlenlp 中。

  • 第7类为 功能缺失 ,表示当前无该API功能,则不支持自动转换。

其中第1~6类API需按后续步骤开发,第7类由于无法支持自动转换,仅在 API映射表页面 标注 功能缺失 即可,无需其他开发。。

对于一个待支持转换的Pytorch API,首先查阅 Pytorch-Paddle API映射表,如果已经有了该API的映射关系,则无需新增映射关系文档,可以直接参考来编写转换规则。但如果发现其问题,则需要进行修复。

注意:当前已有一部分存量映射关系文档,但可能存在错误或考虑不全面之处,在开发自动转换规则时,如发现文档问题,需要对这些文档进行校正修改。

如果没有该API映射关系,则需要自行分析API,并根据统一模板来编写映射关系文档,提交PR到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docs/tree/develop/docs/guides/model_convert/convert_from_pytorch/api_difference 目录下。统一模板详见:API映射关系模板

步骤3:配置JSON

paconvert/api_mapping.json 中增加该 API 的各项配置,每个配置字段的定义如下:

{
  "torch.permute" : {
    "Matcher": "GenericMatcher",
    "paddle_api": "paddle.transpose",
    "args_list" : ["input", "dims"],
    "kwargs_change": {
      "input": "x",
      "dims": "perm"
    }
  },
  "unsupport_args": [],
  "paddle_default_kwargs": {}
}
Matcher       :必须转换器亦称为转换规则表示执行转换时的核心逻辑每一个API均对应一种转换规则所有API都需要配置paddle_api    :可选对应的 Paddle API如果是 `GenericMatcher`则必须配置min_input_args:可选至少输入的位置参数个数如果是类方法API例如torch.Tensor.*),则必须配置可用来辅助判断类方法API
args_list     :必须根据顺序填写 torch api  `全部参数名`所有API都需要配置kwargs_change :可选参数名称的差异如果是 `GenericMatcher` 且有参数名称差异时则必须配置unsupport_args:可选不支持的参数功能通过该字段配置后这些参数如果被使用将直接标记为不支持转换paddle_default_kwargs :可选 `paddle 参数更多` 或者 `参数默认值不一致` 可以通过该配置设置参数默认值

对于一个待开发API,首先依据步骤1的映射关系,确定其属于哪种分类情况。

对于以下映射关系的分类,都可以通过框架封装好的通用转换器:GenericMatcher 来处理:

  • 第1类 API可直接映射

    • 无参数:无需其他配置
    • 参数完全一致:无需其他配置
    • 仅参数名不一致:增加 kwargs_change 配置
    • 仅paddle参数更多:增加 paddle_default_kwargs 配置
    • 仅参数默认值不一致:增加 paddle_default_kwargs 配置
  • 第2类 torch参数更多 :仅多 layout memory_formatinplacegeneratornon_blockingpin_memorydtyperequires_graddevice 参数时,与第1类按相同方式处理。

除了以上字段以及必选字段 Matcherargs_list 外,GenericMatcher 还需配置 paddle_api

torch.permute 为例,首先参照 torch.permute映射关系,其属于 仅参数名不一致 的情况,符合上述类型。因此可通过GenericMatcher来实现,在json中配置必选的 Matcherargs_list 字段,还需配置 paddle_apikwargs_change

"torch.permute" : {
    "Matcher": "GenericMatcher",
    "paddle_api": "paddle.transpose",
    "args_list" : ["input", "dims"],
    "kwargs_change": {
        "input": "x",
        "dims": "perm"
    }
}

如果不属于上述情形,则需要 新增Matcher,当前已经有100+种其他Matcher,建议尽可能复用已有Matcher,提升代码的可复用性。如果已有的100+种 Matcher 无法满足要求,才需要新增开发 Matcher

新增Matcher的命名标准为:API名+Matcher 。例如 torch.transpose 可命名为TransposeMatchertorch.Tensor.transpose 可命名为 TensorTransposeMatcher。详见下面步骤。

步骤4:编写Matcher(转换规则)

该步骤有一定难度,需要对AST相关知识有一定熟悉。

首先在 paconvert/api_matcher.py 中增加自定义的Matcher,继承自 BaseMatcher 基类,然后在json中配置必选的 Matcher 字段 和 args_list(类方法无需配置) 字段,其他字段不做要求,可选配 paddle_api 字段。

根据 是否为类方法 ,共有三种开发方式:

方式一:适用非类方法

判断标准:所有不是类方法的API

根据 是否支持可变参数 ,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可变参数是指Python语法中的*args 用法,例如 torch.empty(*size),则含可变参数。通常来讲,大多数API不含可变参数。

1)支持可变参数,则重写:

  • get_paddle_nodes(self, args, kwargs): 传入的是AST形式的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其中args为ast.Node的列表,kwargs为ast.keyword的列表),需针对AST语法进行处理,组装代码并生成新的AST节点返回。

torch.chain_matmul 为例,由于其支持可变参数,可以传入任意个矩阵,因此重新 get_paddle_nodes 函数,通过parse_argsparse_kwargs来解析AST形式的参数为字符串,具体代码如下:

class Chain_MatmulMatcher(BaseMatcher):
    def get_paddle_nodes(self, args, kwargs):
        new_args = self.parse_args(args)
        new_kwargs = self.parse_kwargs(kwargs)

        code = "{}".format(new_args[0])
        for arg in new_args[1:]:
            code = code + " @ {}".format(arg)
        if "out" in new_kwargs and new_kwargs["out"] is not None:
            code = "paddle.assign({}, output={})".format(code, new_kwargs["out"])

        return ast.parse(code).body

对应的json配置为:

"torch.chain_matmul": {
    "Matcher": "Chain_MatmulMatcher",
}

2)不支持可变参数,则重写:

  • generate_code(self, kwargs): 传入的kwargs是 字符串字典 形式的关键字参数,根据kwargs组装字符串形式的代码并返回。其相比 get_paddle_nodes 更为high_level一些,无需自行处理AST节点与字符串的各种解析、转换,直接处理纯字符串组装代码即可,相对容易些。

torch.transpose 为例,首先参照 torch.transpose映射关系,其属于 参数不一致 的情况,不符合 GenericMatcher 的适用范围。因此需要编写自定义Matcher:TransposeMatcher

由于 torch.transpose 不支持可变参数,因此重新 generate_code 函数,具体代码如下:

class TransposeMatcher(BaseMatcher):
    def generate_code(self, kwargs):
        API_TEMPLATE = textwrap.dedent(
            '''
            {} = list(range(len({}.shape)))
            {}[{}] = {}
            {}[{}] = {}
            paddle.transpose({}, {})
            '''
        )
        perm = unique_name('perm')
        code = API_TEMPLATE.format(perm, kwargs['input'],
                perm, kwargs['dim0'], kwargs['dim1'],
                perm, kwargs['dim1'], kwargs['dim0'],
                kwargs['input'], perm)
        return code

对应的json配置为:

"torch.transpose" : {
    "Matcher": "TransposeMatcher",
    "args_list" : [
        "input",
        "dim0",
        "dim1"
    ]
}

方式二:适用于类方法且可以识别

由于 类方法 可能与其他Python class的类方式混淆,导致无法识别,如果该API具有独特的深度学习API名称,例如 x.backward()sgd.step() ,则可以准确识别,可使用本方式开发。

判断标准:类方法API且具有独特的API名。需要与 numpy、scipy、python原生class(list/tuple/set/dict等)的类方法进行对比,若有任意相同API,则不符合此标准。

根据 是否支持可变参数 ,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支持可变参数,则重写:

  • get_paddle_class_nodes(self, func, args, kwargs): 主要用来处理类成员函数,与 get_paddle_nodes 不同的地方在于传入了func,根据这个func可以找到完整的调用链,首先需使用 self.parse_func(func) ,解析外部的调用链,然后 self.paddleClass 会存储调用类方法的对象。如 x.abs().add(y)中,对于add(y) 调用来说,它调用类方法的对象为 x.abs() ,即 self.paddleClass='x.abs()' ,通过 self.paddleClass 来组装新的调用代码,并生成新的AST节点返回。

2)不支持可变参数,则重写:

  • generate_code(self, kwargs): 传入的是字符串字典形式的关键字参数,即kwargs,根据该字典,组装字符串形式的代码并返回。其相比 get_paddle_class_nodes 更为high_level一些,已经进行了 self.paddleClass的设置,也无需自行处理AST节点与字符串的各种解析、转换,直接处理纯字符串组装代码即可,相对容易些。

torch.Tensor.repeat_interleave 为例,由于该API名称很长,不容易出现误识别;numpy等其他库也没有 ndarray.repeat_interleave API,因此符合此标准。参照 torch.transpose映射关系,其属于 仅参数名不一致 的情况,符合 GenericMatcher 的适用范围。因此只需配置json字段即可,其中已编写了通用的 generate_code 函数。

"torch.Tensor.repeat_interleave": {
  "Matcher": "GenericMatcher",
  "paddle_api": "paddle.Tensor.repeat_interleave",
  "args_list": [
    "repeats",
    "dim",
    "output_size"
  ],
  "kwargs_change": {
    "dim": "axis"
  }
}

所有不符合方式二的类方法,均采用方式三开发。

方式三:适用于类方法但无法识别

方式三与方式二的区别在于,其原理为保持转换前后代码不变,则可消除无法识别的问题。同时增加后台辅助代码对API的调整,来保证代码在完全不变的前提下,仍可正常运行。根据是否需要辅助代码,其又分为 不需要辅助代码需要辅助代码 两种情况。

1)不需要辅助代码

判断标准:代码保持完全不变,即可直接正常运行。此时直接在json中配置已封装好的 UnchangeMatcher 即可,无需编写新的Matcher。

torch.Tensor.tan 为例:

"torch.Tensor.tan": {
    "Matcher": "UnchangeMatcher"
}

基于Pytorch-Paddle API映射表,其中的 无参数、参数完全一致、仅paddle 参数更多 分类,均符合该情形。

2)需要辅助代码

对于某些API,如果 代码保持完全不变时,无法直接运行,我们就需要在后台通过辅助代码对Paddle相应类方法进行一些修改,使得在 转换前后代码保持不变 的前提下,仍可正常运行。

开发方式:在 get_paddle_class_nodesgenerate_code 增加相应的判断:

  • 对于 不需要辅助代码 即可运行的用法,直接返回 'unchange'
  • 对于 需要辅助代码 才可运行的用法,首先要额外重写 generate_utils_code 函数,其是模仿Pytorch类API用法的辅助代码,然后显式的调用 enable_utils_code ,此时将在后台模块里注入辅助代码,最后再返回 'unchange' 即可

由于 辅助代码 会改变原Paddle Tensor API的用法,应可能取两者功能的并集,所以在编写辅助代码的函数时,需采用 *args、**kwargs 来描述参数,从而可同时兼容pytorch与原paddle的参数名,例如 paddle.Tensor.add 被辅助函数修改后应同时可支持输入 yother 作为第二个输入。

另外我们需要判断用户的不同用法,在必要的情形下才 enable_utils_code 使用辅助函数,以尽可能的减少辅助代码的使用。

基于Pytorch-Paddle API映射表,我们可参考以下原则来判断是否需要辅助代码:

分类 不需要辅助代码的用法 需要辅助代码的用法
对应API名称不一致 全部需要辅助代码
仅参数名不一致 未指定关键字参数 指定了关键字参数
torch参数更多 未使用torch多的参数 使用了torch多的参数
参数不一致 未使用不一致的用法 使用了不一致的用法
其他分类 全部需要辅助代码

torch.Tensor.reshape 为例,其映射关系分类属于 参数不一致,是由于torch的shape即可为可变参数,也可为list/tuple,而Paddle仅支持list/tuple,因此我们只需对可变参数的用法 enable_utils_code

class TensorReshapeMatcher(BaseMatcher):
    def generate_utils_code(self):
        CODE_TEMPLATE = textwrap.dedent(
            """
            def reshape(self, *args, **kwargs):
                if args:
                    if len(args)==1 and isinstance(args[0], (tuple, list)):
                        return paddle.reshape(self, args[0])
                    else:
                        return paddle.reshape(self, list(args))
                elif kwargs:
                    return paddle.reshape(self, **kwargs)

            setattr(paddle.Tensor, 'reshape', reshape)
            """
        )
        return CODE_TEMPLATE

    def get_paddle_class_nodes(self, func, args, kwargs):
        if len(args) == 1 and isinstance(args[0], (ast.List, ast.Tuple)):
            return "unchange"

        if len(kwargs) == 1 and "shape" in kwargs:
            return "unchange"

        self.enable_utils_code()
        return "unchange"

对应的json配置为:

"torch.Tensor.reshape": {
    "Matcher": "TensorReshapeMatcher"
}
转换前x.reshape(2, 3)

转换后############################## 相关utils函数,如下 ##############################

def reshape(self, *args, **kwargs):
    if args:
        if len(args)==1 and isinstance(args[0], (tuple, list)):
            return paddle.reshape(self, args[0])
        else:
            return paddle.reshape(self, list(args))
    elif kwargs:
        assert 'shape' in kwargs
        return paddle.reshape(self, shape=kwargs['shape'])

setattr(paddle.Tensor, 'reshape', reshape)

############################## 相关utils函数,如上 ##############################

x.reshape(2, 3)

如果使用 PaConvert 转换单个文件,则会在该文件头部自动添加辅助函数代码。 如果使用 PaConvert 转换整个目录,则会在目录下自动生成 paddle_utils.py 文件,辅助函数代码会写入该文件中。

开发规范

  1. 代码精简与美观性。要求尽可能只通过一行代码、一个API来实现(代码越少越好)。如果确实无法实现,才考虑通过多行代码、多个API来辅助实现该功能。

  2. 维护与负责。由于单测可能覆盖不全面,导致引入了非常隐蔽的用法bug,开发者需要后续维护自己开发的API转换规则。解决新反馈的用法case问题。

  3. API功能缺失。如果是整个API都缺失的,只需在API映射表中标注 功能缺失 即可,无需其他开发。如果是API局部功能缺失,则对功能缺失点,在代码中返回None表示不支持,同时在API映射表中说明此功能点 Paddle暂无转写方式,同时编写单测但可以注释掉不运行;对其他功能点正常开发即可。

  4. 别名实现。如果一个API是别名API(alias API),例如 torch.nn.modules.GroupNormtorch.nn.GroupNorm 的别名,那么就无需编写相关 Matcher,只需在 paconvert/api_alias_mapping.json 中增加该别名 API 的配置,同时也需要编写单测文件。

    {
      "torch.nn.modules.GroupNorm": "torch.nn.GroupNorm"
    }

开发技巧

1)可以参考一些写的较为规范的Matcher:

  • 传入参数既可以是可变参数,也可以是列表或元组时,例如 TensorExpandMatcher
  • (待补充)...

2)由于AST语法分析是静态代码分析,也就是Matcher被执行时的并未到代码的运行期,无法知道某个变量的运行值,要避免对变量运行值的判断,否则可能引入错误。

例如:如果在Matcher里的以下判断形式 if 'True' == kwargs['pin_memory'] ,对以下Python代码将失效,因为 kwargs['pin_memory'] 只有到代码运行期其值才为'True',在AST语法分析期,只能获取 kwargs['pin_memory']='temp' ,无法获取具体运行值,所以上述判断将失效。

temp = True
torch.tensor(1., pin_memory=temp)

因此在Matcher编写时,需格外注意此时为静态语法分析期,避免判断运行期的值;如必须判断,则不要在Matcher中判断,将其挪到转换后的代码也就是在运行期来判断。例如转成以下形式:

temp = True
paddle.to_tensor(1., place=paddle.CUDAPinnedPlace() if temp else None)

3)谨慎通过多行代码来实现,多余代码行数将插入到该作用域中,最后一行将替换原本的API,注意不能破坏原代码的语法树结构。例如:

if x:
    out = torch.add(torch.transpose(x, 1, 0).add(y), z)

其中 torch.transpose(x, 1, 0) 会通过5行代码实现:

x = x
perm_0 = list(range(x.ndim))
perm_0[0] = 1
prem_0[1] = 0
paddle.transpose(x=x, perm=perm_0)

其中前4行将直接插入到该作用域中,第5行将替换原本的ast.Call: torch.transpose(x, 1, 0),转换完该API的中间结果为:

if x:
    x = x
    perm_0 = list(range(x.ndim))
    perm_0[0] = 1
    prem_0[1] = 0
    out = torch.add(paddle.transpose(x=x, perm=perm_0).add(y), z)

为避免破坏语法树结构,最后一行仅可为ast.Call/ast.Name/ast.Constant/ast.Attribute/ast.Compare...等较小的子节点形式,如果为ast.Assign/ast.For...等根节点形式,则容易破坏原来的语法树结构,当前会被自动过滤掉。

4)在开发时可能需要查询各种 ast.Node 的组成属性,可以参考 https://greentreesnakes.readthedocs.io/en/latest/nodes.html#function-and-class-definitions ,同时也建议熟悉各种常用AST节点,有利于开发效率的提升。

步骤5:编写单元测试

单测写法

  • 单测位置:所有的单测文件均放在tests目录下,单测文件命名以test_为前缀,后面接测试的API名称(PyTorch API名称即可,保留大小写,无需Module前缀)。例如 torch.nn.functional.relu 命名为 test_relu.pytorch.Tensor.add 命名为 test_Tensor_add.py

  • 默认检查逻辑:采用pytest作为单测框架。一般情况下,用户只需要在单测文件中调用 APIBase 类的 run() 方法,传入 pytorch_code 和需要判断的 Tensor 变量名列表即可,参考 torch.permute测试用例run() 方法会调用compare()函数,该方法默认检查逻辑为:转换前后两个Tensor计算数值、数据类型、stop_gradient属性、形状 是否一致。

  • 关闭数值检查:对于随机数API,允许 计算数值 不同,可通过设置 run(check_value=False) 来实现,默认下不允许关闭数值检查。

  • 不支持的检查:对于目前不支持的转换,负责转换的Matcher 需要返回None,表示暂不支持转换。在单测端可设置run(unsupport=True, reason="")来检测转换Matcher的正确性,其中reason表示不支持的原因(必填)。参考 torch.median测试用例。对于不支持的转换且Matcher在转写层难以判断是否支持,例如不支持某种特定类型的输入,单测函数可以以_开头表示暂不运行该单测,同时需要注释不支持的原因(原则上要避免这种不运行单测的情况)。参考 torch.addmm测试用例

  • 自定义检查:如果需要自定义检查逻辑,可以继承 APIBase 类并重写compare()函数,实现自定义的检查逻辑,但需要有充分理由,例如 torch.Generator 由于返回的不为Tensor,无法使用常规方法测试。 参考 torch.Generator测试用例

  • 运行单测:可以在主目录下执行pytest tests命令运行所有单测;也可以执行pytest tests/xxx.py运行tests目录下的某一单测;如果希望遇到error则停止单测,可以加上参数-x,即pytest tests/test_add.py -x,单测运行过程中会将转换后的paddle代码写入test_project/paddle_temp.py,方便排查错误。

单测规范

  • 精度与输入要求

单测的输入Tensor 必须规范,Tensor中元素个数需 > 100,且不能为全为0值等无效输入,默认会通过 numpy.allclose(pytorch_result, paddle_result, rtol=1.0e-6, atol=0.0) 来对比Pytorch、Paddle API的前向输出精度,由于该精度要求较高,如果达不到该精度要求,可以在 obj.run 时手动设置 rtolatol 适当降低阈值,来使单测运行通过。

  • 单测覆盖范围要求

单测本质为模仿用户Pytorch代码的用法,因此需要考虑该torch api所有可能的用法case,不可自行增加判断来刻意绕过测试,否则将引入转换工具Bug或隐患。

单测覆盖范围要求为:涉及到多个API形参的,应包含各种参数用法( 全部指定关键字、全部不指定关键字、改变关键字顺序、默认参数均不指定 四种情况必须考虑),不能只考虑最简单常见的用法,要求至少列举5种不同的使用case(越多越好)。

对任意torch API的用法case只允许有两种结果:a)支持转换且计算结果一致;b)不支持转换并用>>>标记。不能出现其他的错误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触发Python语法问题导致异常退出、支持转换但计算结果对不上 等各种问题。

torch.Tensor.new_zeros 为例,其至少包含12种以上的torch用法case,如下:

case 1: x.new_zeros(2)
case 2: x.new_zeros(2, 3)
case 3: x.new_zeros([2, 3])
case 4: x.new_zeros((2, 3))

case 5:
shape = (2, 3)
x.new_zeros(shape, requires_grad=True)

case 6:
shape = (2, 3)
x.new_zeros(*shape, requires_grad=True, dtype=torch.float32, pin_memory=False)

case 7:
requires_grad_v = True
x.new_zeros(*shape, requires_grad=requires_grad_v, dtype=torch.float32, pin_memory=True)

case 8:
x.new_zeros(*shape, requires_grad=not True, dtype=torch.float32, pin_memory=False)

case 9:
pin_memory_v = True
x.new_zeros(*shape, requires_grad=False, pin_memory=pin_memory_v)

case 10:
x.new_zeros(2, 3, requires_grad=True, pin_memory=False)

case 11:
x.new_zeros(*x.size())

case 12:
x.new_zeros(x.size())

总的来说,转换规则与单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一项非常细心以及考验思维广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