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8 lines (22 loc) · 3.54 KB

儒道.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8 lines (22 loc) · 3.54 KB

儒道

Tags: Society

既然兵者诡道也,为什么吕蒙白衣渡江会被人不齿?

那是因为中国的三国史观受到了“正统论”的影响,始终都站在“大汉正统”的立场上看问题。

基于这个立场、史观,曹魏是奸臣,孙吴是叛臣,唯有蜀汉是大汉正朔,是好人,是天命正道。

所以有碍于蜀汉的行为就被视为有害于天下,是让华夏秩序走得更偏更歪的错事。而身为盟友,在背后出卖大汉正统,比敌人的正面对抗更要罪加一等。

这种视角是儒家“千年帝国”梦想的理论基石,他们非常希望中国停止改朝换代,即使有任何社会矛盾,也最好采用避免改朝换代的改良手段来解决,而不是动辄“彻底清零、重新排位”这样的浩劫式更新。

这类事情,如果是异族入侵,皇室彻底战败那也罢了,那是真的努力到尽头了。但皇室尚在,由权臣、诸侯篡夺大统、分裂天下,那就绝不能容忍。

由皇室旁支篡位或者争嫡庶——如朱棣故事——也比曹操王莽篡汉、安禄山叛唐、吴三桂背明要强。

所以这些人必须是绝对丑角,这是中国的zz传统(或者说传统zz)必然坚持的立场。

与之对应的,孙权与蜀汉为盟友时,孙权就是正面角色,孙权与蜀汉为敌,那自然也是负面角色了。

其实孙权和刘备达成过“取得益州就割让荆州”的战略协议,实际上刘备才是首先背弃盟约的一方。这其实对刘备是个非常错误的选择。

因为刘备最好的选择应该是逐步逐步让出荆州给孙权——两年一县,一年一乡,有进度,孙权自然也就有耐心。而以此为代价,可以让孙权去承担曹魏的主要军事压力。而从另一面则加强和孙权的姻亲关系,务求双方的继承人兼具双方的血统,谋求下一代的血脉直接融合。

自己则深耕益州天府膏腴之地,先稳住局面,凭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和蜀汉当时的人才团队,没几年自然兵强马壮。向南经营云贵,向北试探汉凉州。

而未来一旦东吴撑不住——以东吴人材凋零的速度,加上主要承担曹魏压力的消耗,未来自然会有内乱,到时候必然要邀请自己的儿女亲家来支援,那时候不但荆州自然而然要逐步返还,甚至整个东吴都可能易姓。

坦率讲,这种战略未必不在诸葛亮的考虑之中,但它实施不了,很可能问题的症结在关羽身上。

实际上不能不考虑这种可能性——其实是关羽自己看中了荆州这块地,要自己占住当土皇帝。占住荆州,关羽就是军政民政一言操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殊势力,放弃荆州,关羽只不过是成都庙堂上的一名高级警卫。别说关羽不愿意,就是关羽部下的各位将领恐怕也意难平。

关羽占住荆州不放,恰如韩信占住齐地要自封齐王。刘备骑虎难下,既不能强行撤销关羽的权利地位,也不能停止供应让关羽无力支撑,只能学刘邦顺水推舟接受现实。

这就注定了孙刘联盟必然崩溃。只要孙刘联盟崩溃,最终蜀汉就是累死诸葛亮也不能独存。

这其中,吕蒙奇袭只是大原因的小结果而已。

所以说这种评价其实并不公平,有助于将子孙后代教育成服务“大统”的“忠臣义士”,但却不利于教成战略家和政治家。

你如果盲目的认同这种道德化的评价,其实就有点着了这些儒家小子们的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