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Clan
抗美援朝时期的飞行员通常只有三十多个小时的飞行经历,却能和美军王牌飞行员一决雌雄。这可能吗?
中国在战争中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模式,就是在战争初期非常被动的局面里,总是规律性的出现特殊的战斗、指挥、战略天才。
说是凑巧也罢,说是天赋也罢,总之会出现某个奇才取得某种辉煌的战术、战役、战略胜利。
大的战略层面上精锐的、专业的——往往也是抢先发难的——敌人占尽优势,但是一定会有这么几处会遭遇特别的惨败。
不是碰到山沟沟里放羊出身的神枪手,就是碰到卖鱼出身的指挥天才或者教书出身的谍报天才,诸如之类。
然后这些特殊经验就会很快的传遍中国的各个部队,学习曲线极为陡峭。转眼间每支部队都有大刀队、每个小队都学会了用土坦克。
越打办法越刁钻、越丰富,杀伤力越有效。
而敌军则出现一种特殊的困难——原本花了巨大的代价系统设计和训练的战术战法的效率飞速的下降,如果还是呆板的按照原本的操典规范去接着硬打,往往不但一无所获,还要频频损失人手。
每次出击都捞不到战果还要死几个人,士气会飞速低落。
但如果因此就改变战术规范,那么“制定新规范、普及新规范、按照新规范训练完毕”这一大套流程走完,中国这边往往已经以更快的节奏进化出了新战术、新指挥思路。
中国的战术、指挥艺术的迭代周期往往比对手短。这就导致战争打到后来敌人已经不知道要怎么训练新兵、怎么制定战术计划了——因为很难确认对手是怎么打的。这一批还没训练完,中国已经不流行这么打了,这怎么练?
这一点加上巨大的战略纵深和丰富地形地貌、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耐力和战争潜力,往往导致开头占尽上风、甚至有代差优势的对手撑不到战争结束就已经被拉平了军事技术上的优势,只能转向防守、“遏制”战略,寄希望于因这种消极战术熬出个胜利。
说得简单一点——这很类似“种群大、迭代快”的物种的演化优势。无论多凶狠的病毒,总会在几千万个体里遇上免疫的。而几代以后就全是这种个体的后代了,这个病毒最后还是会无害化的。
如果一共就一万只,那真可能一波死光。如果十五年才迭代一代,那么很可能没等免疫个体的特性扩散开就已经跌破了能有效遗传的最小种群规模。
人多势众 + 参差多态 + 善于总结 + 善于学习 + 善于机变,那么你能不能称霸世界不好说,但要彻底击败你是非常困难的事,要实现所谓“毁灭性的打击” ,在数学上近乎是不可能的。
何止朝鲜空战,在中国的战争史上这类事情俯拾皆是。
这本来就是中国的文化特性——简洁高效而表达能力极为强大的语言文字能力、务实而不教条的思维方式、多民族、多元文化混合的文化丰富性、崇尚教育的文化习性,这都是强大的战争潜力。
可以这么说,论战争,除非连同地球一同毁灭,否则中国人可以等到胜利的概率大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
说你呢,少打游戏,多学习,别把老祖宗的那点玩意儿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