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Clan
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又不过多暴露真实的自我?
实际上,素问(sooon.ai)的一大目标,是为了帮助它的用户解决这个“如何在不过度暴露隐私信息的前提下帮助人了解我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的问题。
基本做法是这样的:
1)你将凭着在素问的活动获得一份长期的活动记录。这些活动记录包括于何时询问过素问什么问题、发起过哪些同问、参与过哪些同问、在特定月份达到了多高的采纳率、做出了多少贡献值。
素问的活动记录因为我对规则管理是根本无法短期速成的,你只能每天花上几分钟的点滴积累、逐月沉淀。
将来你只要把这份贡献记录分享给知道素问的人看,他们就能非常简单的、然而是确实有效的了解你对什么很关注、你有过什么疑惑、你的心路历程这份贡献记录可以权威性的证明你的公益精神和对伦理问题的长期关注以及严谨态度。
2)你将通过素问获得强大的内容整理工具,帮助你按照你自己关心的主题来重新组织素问的内容。譬如,你可以按照“个人修炼”主题,自己选择若干篇答案,为每一篇撰写自己的短评(短评本身发表在其他公开站点上、素问仅接受这些发表后文章的链接),制作出你自己的个人阅读记录 / 导读建议。这些基于我的公开内容和你自己的公开评论、进行过再排序、再组合的“导读文集”,本身就体现了你自己对这个中心议题的全面的、细致的、确切的观点。而其本质上是一长串内容和评论的链接串,你将可以轻松的一键导出成格式化文本,随意按你自己的需求去其它平台公开发表。
这些“读书笔记”“导读编册”,将会成为你自己伦理观的最直观表达。
注意,这并不需要你去赞同我这些答案,你大可以每一篇导读都写“我对其中的xxx观点有以下不同意见”。
这样看了你的笔记的人自然就知道原文是什么而你有何不同意见。由于你的意见是发表在其他平台,很可能你的创作下还会有你和你的读者的进一步讨论。
很多人都有“我想要系统通读但啃不下来 / 读完之后就基本忘了”的问题。借助这个工具你可以这么做:
1)首先建立一个文集,例如叫“亲密关系 (第一轮)”。
2)就利用素问去匹配你感兴趣的若干答案。一次性将有兴趣的答案都放进这个文集。
3)根据感兴趣的逻辑(这一般是一个追问关系),将所有收录的内容按照“最好先读这些再读这些”的原则进行排序。
3)然后逐篇阅读。每读一篇,就针对一篇写一个评论或者总结(譬如可以写在语雀上,微博上)然后将这个内容链接附加在这篇答案上。
循环往复,直到文集内所有的答案都有了评论链接,这就可以确保这个主题的确看过了。这一方面可以帮助你如愿深入系统的阅读,与此同时,又一石二鸟的为你的后代、朋友、读者独辟了由你标识的道路。
没有什么比这些笔记更能向人说明你的是非观、价值观、见识水平以及你的公共服务精神。
然而这些笔记却没有暴露你任何的个人身份和财务信息。
因为“不承担任何社交属性”是素问的基本准则——即默认情况下,a) 一个用户将只能看到自己在素问做了些什么,而无法看到任何一个具体用户在素问上看了些什么。b)素问将不提供用户互相交流的通道、互相通信的手段。
因此无人能在你不主动向对方提供的前提下看见你的任何信息。即使看到,也将无法看到这些页面上的用户名是什么。而这一点,将从根本逻辑上保证你的贡献有无可辩驳的“无我”性。
这也是为什么素问的感谢信里会有那句“你的名字无人知晓”。
素问将仅仅对人证明两点:
1)这个页面所记录的这个无名氏做过这些贡献、ta关心和参与过这些问题,ta对这些答案做过这样的编纂工作,并且ta对这些有这样那样的看法。
2)能控制这个页面的人很可能就是这个人。(将提供鉴权手段)。
你是否愿意和这个人建立雇佣、合作、购买、社交、朋友、恋爱关系,这个凭证可以给你以下可供参考的重要依据——ta的伦理观念、服务精神和做事的恒心。
这虽然不是绝对可信的保证——世界上哪有绝对可信的保证呢——但它拥有三个要害:
1)完成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坚持,而**时间是个难以蒙混的要素。**哪怕你有一个亿,要在素问积累到这些贡献,也只能靠时间,没有捷径。
2)他做这件事时,是没有确切可信的名利可求的。因为上面没有ta的名字。因此“一时之间没有名利”,并不会妨碍这个人去做ta认为有价值的事。
3)这个长期工作本身就是辛苦在自己、利益在大众的爱的付出。没有什么比爱的付出本身更能证明人对爱的坚持。
素问不同于其他的服务,它的规则将是非常“苛刻”和“不友善”的,但唯其如此,在素问的贡献才自带尊严。
无我之问,是为素问。
无我之答,即为素答。
祝你们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