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成环境深刻的影响着人类,超出我们意识到的那样,因为大部分对环境的认知都发生在意识之外,可能是潜意识。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忽视一切静止的不变的,不具威胁性的,但是似乎无处不在的东西,这种建成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缓慢的改变,是对潜意识的改变及影响。
- 设计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是品味问题而不是紧迫的民生问题。——造成了社会对栖息地设计的期望值普遍偏低。
- 自然光、绿色植物、气候等自然的馈赠在设计中永远是重要考虑因素,而且设计师可以从自然中得到无数启示。 用不断变化的自然元素来增强项目的魅力。
- 人类有亲生物性,除了绿色植物和自然光外,我们还对天然材料、生物形态,具体地形特征有强烈的反应。人类进化遗留下来对某些环境模式和景观更有偏爱。——比如古亭小桥流水。
- 如果缺少自然元素,会容易抑郁和情绪低落。财产和暴力犯罪发生率与绿植覆盖率显著负相关。
- 从基因编码角度,与自然的持续密切联系可以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定期亲近自然可以提高认知能力,自然景观可以有效补充注意力资源,身处自然环境,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会自动自发的增强。居民越多享有绿植、自然光线、露天场所,就能越好的解决问题,理解吸收信息,约好的掌控自己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这一切都会提高心理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
- 我们渴望清晰易辨的整体形态,易辨的构建不一定是简单的构建。
- 项目表面、材料、纹理、听觉品质等,都会大大影响我们的感觉、认知,特别是我们的情绪反应。
- 在设计中赋予建筑场所性格。凡是引人入胜,令人流连的场所都有性格,隐喻给场所添加性格。比如悉尼歌剧院的风帆,水立方的水分子结构等都是一种隐喻。
- 人们对曲线的反应比对平面的反应更积极。
- 大脑喜欢复杂的模式,而不是单调沉闷的模式。人们走在路上,每隔5s就能发现一些新奇有趣东西的状态是最幸福的。模式要附以复杂的元素。人们需要环境能呈现一定模式,还需要建成环境偶尔打破那个主导模式。展示出模式化复杂性——有机的形态,既有序又复杂。展现出模式化复杂性的建成环境可以提供趣味盎然的景观,让我们百看不厌。习惯化是打造丰富建成环境最大的障碍,设计要有意识的去熟悉化。
- 具身隐喻已经成为让公共场所给人丰富体验,引发情感共鸣的主要手段。好的隐喻让建成环境从背景里走出来,推翻无意识,让人产生愉快的认知愉悦感。
工作环境:映入大量自然光,能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即使看到自然景观的表征,人们的身心健康也能改善,比如挂上自然风光画。 商场: 迎合人们对日光天生喜好,能吸引更多客户,让客户停留更长时间。有些水果店、奶茶店卖货更多因为比别人家灯更亮。 如果房地产中介想要更快的卖出房子,那么最好领客户看取面试而未知现实的客厅,因为人们往往看到局面会想靠近,一般人都更喜欢曲面。 建成环境——也是一种场景:这种场景可以出发情绪,营造好让人消费的场景,是一种商业套利,eg,得到卖书的案例。触发顾客情绪的建成环境(场景)就是流量的入口。
- 房间的形状:尖锐不规则和充满尖角的结构,往往给人不舒服的感觉,甚至是沉闷的恐惧感。人类更喜欢曲线的客厅,因为人们往往看到曲面会想靠近。曲面也给人轻松感,激发好奇心。
- 天花板的高度:在天花板更高的房间,人的思维更具创造性,对抽象概念有更好的反应。
- 形状和颜色:红色和红光会刺激人,而且这种刺激一般都不太愉快。颜色知觉也和文化、民族有关系。
- 墙的纹理和施工:不用人工模仿材料。我们的身体很不容易上当,这种人工模仿材料
- 地板表面的软硬度:真实的纹理会让人感到丰富。
- 环顾房间4周看到的东西:如果缺少自然元素,会容易抑郁和情绪低落。自然风光画或照片也好过空洞的墙。
- 从窗户往外看到的东西:观看自然景观20秒就足以使过高的心率降下来,观看自然景观,3~5分钟就可以使过高的血压降下来。窗户能看到自然的房间,患者恢复速度也会快。
- 空气质量和温度:
- 所听到声音的品质:环境噪音会削弱儿童管理情绪的能力和有效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噪声环境也不了李玉学生的学习,因为会让人觉得对周围环境缺乏控制力。小区的噪声水平若高于30~35分贝,就会扰乱人们睡眠期间的生理节律。机场附近儿童普遍存在认知能力受损的表现。
- 家具选择及其摆放:软垫家具,能给人温馨安全,舒适,放松,全然接纳的感觉。生物形态和天然材料的家具更丰富复杂让人喜爱。
- 照明类型和等级:当朋友正在剪一个空间语言或数学的抽象问题时,那么打开他桌子上工作照明灯比打开房间里的顶灯能更好的帮助到他,灯光亮——思维明。
- 通往附近房间和场所的通道和配置
- 通风:自然风
- 居家环境人口密度:居家环境的人口密度,特别高的时候会降低人的安全感,自主感和力量感,导致较弱的上进心。